高危儿的监测及早期干预
发布时间:2017-03-20 浏览次数:26806
一、病症介绍 高危儿是指在胎儿期、分娩时、新生儿期受到各种高危因素的危害,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的新生儿。绝大多数高危儿能完全健康地生长发育,部分高危儿视疾病危重程度以后可能有运动障碍、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多动、学习困难、自闭、行为异常等后遗症发生。
高危因素
1.母亲因素
孕母年龄>40岁或<16岁,孕母有糖尿病、感染、慢性心肺疾病、吸烟、吸毒或酗酒史,母亲为Rh阴性血型,过去有死胎、死产或性传播疾病史。
2.胎儿期
孕母早期先兆流产、孕母妊高征、贫血,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盘发育不良、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离、脐带异常(脐带过短、脐带扭曲成麻花状等)、羊水量过少、羊水早破、羊水污染等疾病,孕期接触放射线、有害化学物质或药物、孕期感染(TORCH)。
3.分娩期
产时窒息、脐带绕颈,难产、手术产、急产、产程延长,分娩过程中使用镇静或止痛药物史。
4.新生儿期
多胎儿、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巨大儿,先天性畸形、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感染性疾病、寒冷损伤等。
临床表现
如果您的宝宝有以下一条表现,应认为有脑病或发育异常可疑
1.整天哭闹、不睡,喂养困难,头、下颌、四肢频繁抖动;
2.婴儿手脚经常用力屈曲或伸直、打挺;
3.满月后头老往后仰,不能竖头;
4.三个月俯卧位不能抬头(头部离床)、不会翻身;
5.四个月仍紧握拳,拇指紧贴手掌、内收;
6.五个月俯卧时前臂不能支撑身体;
7.六个月扶立时尖足,足跟不能落地;
8.七个月不能发“爸,妈”音;
9.八个月不能独坐,不会爬;
10.视、听反应差,眼神呆滞。
二、特色治疗技术
(一)特色监测评估方法:
1.视听感觉检查
2.发育评估
粗大运动评估:GMFM-88项粗大运动量表、Peabody运动评估
精细运动评估:FMFM-66项精细运动量表、Peabody运动评估
姿势反射检查: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检查等
肌力检查:手法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 MMT)
肌张力检查:改良的Ashworth量表
认知功能检查:丹佛发育筛查测验(DDST)、Peabody图片词汇测试(PPVT)
Gesell智能发育诊断量表,韦氏智力测验。
语言评估:语言进程、构音障碍。
(二)早期干预治疗方法:
监测发现脑损伤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
物理治疗:运动疗法(PT)、脑循环治疗仪、痉挛机、水疗、蜡疗、传统治疗;作业疗法;语言治疗;矫形器;药物治疗等。
三、医疗团队
由儿科中心(儿童康复、儿童保健)、康复治疗科等学科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采用团队分工协作模式,分别负责高危儿的早期筛查、检查、诊断、治疗、评估和随访等。
熊 星,主治医师。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系,一直从事儿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诊治儿内科常见病,特别是治疗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顽固性腹泻、高危儿筛查等有独到之处。已经公开发表医学及教学论文8余篇。
李洪琼,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系,一直从事儿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诊治儿内科常见病,如儿童慢性咳嗽,长期发热,反复腹泻及生长发育不良等疾病。已经公开发表医学及教学论文10余。
陈龙,硕士,住院医师。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专业,一直从事儿科临床、教学工作,擅长儿童常见病及多发病的,特别是高危儿筛查及儿童发育迟缓、脑性瘫痪等神经康复疾病的诊治。目前公开发表医学论文3篇,其中SCI1篇,CSCD核心期刊一篇。
李永建,康复治疗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资深康复治疗师,重庆市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针灸推拿、中医微整脊、骨折术后及骨质疏松症等中医传统康复治疗。
喻玲,主管护师,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本科护理专业,从事儿科临床护理工作17年、小儿生长发育评估工作3年多。擅长儿童认知功能检查:丹佛发育筛查测验(DDST)、Peabody图片词汇测试(PPVT)、Gesell智能发育诊断量表、韦氏智力测验。语言评估:语言进程、构音障碍等。目前公开发表医学论文3篇。
向娟,康复治疗师,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从事本专业5年,主要擅长于小儿神经发育迟缓,婴幼儿脑损伤,早产高危儿的早期干预,小儿精神发育迟滞,脑性瘫痪;小儿感觉失调的感觉统合训练;小儿脾胃疾病、肺脏疾病、保健治疗的小儿推拿。参加过台湾知名职能治疗师邵玉珊老师的感觉统合训练学习以及针对发育脑损伤的早期发现与干预康复研讨班学习。
邹秀英,康复治疗师,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从事儿童临床预防与保健及康复治疗3年,主要擅长小儿脑瘫、智力低下康复治疗评估与治疗,早产及高危儿的早期干预;小儿脾胃等疾病的康复治疗。
四、治疗设备
(一)儿童发育测评室
全面而科学地测评儿童发育情况,在评估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儿童发展方案,由此形成的评估—指导—发展(EGD)循环互动模式,就能对儿童成长进行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使儿童的每一步都能从他的现有水平或最佳起点出发,进而达到发展目标、过程及结果的最优化。
(二)儿童康复训练室
通过康复评定,一对一的详细、正确地掌握小儿的功能障碍现状、残存功能和潜在能力,从而准确地计划小儿的康复目标,制定有效的康复方案,使康复治疗的顺利进行,参与学习、工作,走向社会。
五、病例介绍:
张XX,女,10+月,出生后4+月时家属发现患儿头常后仰,四肢紧张,未引起重视,就诊时发现小孩不能坐,不能伸手抓物,反应迟钝。盖赛尔评分低。康复训练3个月后,能坐,有腹爬,能扶站,手能抓握。
余XX,男,6+月,早产儿,出生时有短暂窒息,黄疸史,发育门诊随访时发现运动发育落后,在4个月时抬头差,手握拳,不能翻身,盖赛尔评分低。经过康复训练2月后,能抬头,能伸手取物,照镜有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