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弘扬西迁精神,不忘初心赓续奋进。10月27日上午,重庆医科大学在缙云校区同生礼堂隆重举行建校65周年纪念大会。
来到大会现场的有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张艳萍,重庆医科大学全体在家校领导刘宴兵、黄爱龙、冯跃林、魏光辉、杨竹、田杰、杨燕滨、余彦学、袁军,以及离任校领导代表、副校级干部,四川省凉山卫生学校领导,西迁老同志及家属代表,复旦大学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代表,学校直属附属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学校党政职能部门和各学院负责同志、校友代表和在校的师生员工代表等。校长黄爱龙主持大会。
黄爱龙向关心关注学校发展的大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向所有为学校创建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西迁前辈、离退休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全校师生、医护员工和广大海内外校友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黄爱龙说,重医是一所“因西迁而生”的学校。他深情回忆了学校创建历史,感谢西迁先驱们用爱党爱国的无限忠诚、扎根西部的毕生奉献为重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业,为西部医学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共同书写了伟大的西迁精神。
黄爱龙深情地说,从黄浦江到嘉陵江,415名创校先驱,胸怀大局,勇毅西迁,扎根西部,陶铸群英。他们中有赫赫有名的医学教授、学术大家,也有锋芒初露的青年才俊,还有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行政后勤人员。他们不仅是重医的创校功臣,更是西部医学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的建设者和拓荒人。尽管岗位各不相同,他们在重医的奠基伟业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爱国情怀与奉献精神都一样伟大!西迁精神,是他们为重医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415个闪亮的名字,是全体重医人心中的不朽丰碑,我们将永远铭记他们的贡献!
马映雪讲话
校领导刘宴兵、黄爱龙、冯跃林、魏光辉、杨竹、田杰、杨燕滨、余彦学、袁军上台共同发布《重庆医科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
教师代表、重医附二院院长赵晓东教授代表全校教师和附属医院向学校表示衷心祝贺,向所有西迁前辈和离退休老同志致敬和送上祝福。他说,“我为学校65年不懈奋斗的历史和卓越的发展成绩深感自豪,更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赵晓东回忆了自己在重医求学10年,然后留校从事教学、科研和临床的经历,表示自己深受西迁前辈们的影响,也在身体力行中将“西迁精神”和“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光和热”传承给后生。他介绍了重医附二院近年来的发展成绩,表示学校是附属医院发展进步的重要平台和坚强后盾,医院是学校培养人才、开展研究和服务社会服务的主力军,学校与医院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相互成就,各附属医院将牢固树立“大重医”理念,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为早日把重庆医科大学建设成为一流医科大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更好的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服务人民生命健康事业。
刘宴兵以《初心不渝忆峥嵘 矢志一流谱华章》为题为大会作总结讲话。刘宴兵指出,重医创建成长的历史是一部重庆医学教育的拓荒史,更是一部西部高等教育的铿锵前行史和广大知识分子的爱国奋斗史。创校先驱胸怀大局、无私奉献、艰苦创业、自强不息,让“西迁精神”根植于重医人的血脉之中,已经成为重医人的精神之源。一代代重医人接续奋斗,为学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和深厚的底蕴,迈入新时代,学校重整行装再出发,胜利召开第十次党代会,政治生态正气充盈,创新活力不断激发,创业氛围日益浓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硕果累累,为创建“一流医科大学”筑牢了坚实基础。
刘宴兵指出,进入十四五,在主动融入国家大健康战略、服务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在深入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的战略关键期,在中央赋予重庆医科大学和附属医院建设国家医学中心的历史机遇期,我们要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把聚焦一流作为贯穿始终的战略主线,加快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面向未来,全体重医人要以建校65周年为契机,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一流医学人才,打造一流创新能力,推进医教研协同,提供一流社会服务,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和伟大抗疫精神,培育一流校园文化,深入推进开放办学,构建一流国际合作,努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持续高质量发展,为奋力实现一流医科大学的宏伟目标、续写无愧于时代的重医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