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生让高血压患者做动态血压监测时,有些患者很不解,血压已高了,为啥还要测24小时动态血压?我虽然高血压,但我吃药控制的不错,每次自己量都达标了。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什么是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就是用动态血压记录仪测定一个人昼夜24小时内每隔一定时间内的血压值,一般15~30 分钟测定1次,将会按照预先设置的时间间隔进行血压测量并存储血压值,患者可在日常生活环境自由活动。
其分析内容包括全天、白昼、夜晚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最高值和最低值、血压负荷值、血压变异度及昼夜血压节律等项目。最常用的动态血压记录仪为袖带式,可定时给袖带充气测量肱动脉血压,一天最多可存储200多个血压值,然后经计算机分析打印出血压值。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做这项检查呢?他和偶测血压相比有哪些优点呢?
(1)有助于发现“白大衣”高血压:
“白大衣”高血压是指病人在医生诊室测量血压时,血压升高,而在家中自己测量时,血压正常。这种一见医生血压就升高的现象,可能是由于这些人看到穿白大衣的医生、护士时不由自主地产生紧张、焦虑,交感神经活动增强的缘故。“白大衣”高血压只是暂时的反应性血压升高,其实际血压平时处于正常水平,所以它属于假性高血压,又称诊所高血压。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病人自身携带测血压装置,而无医务人员在场,因此可以鉴别“白大衣”高血压和真性高血压。
(2)有助于了解血压的波动特点
偶然测一次血压,提供的仅是瞬间血压,难以反映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血压水平,更难以观察患者在各种生理或病理状态下血压波动情况。例如,嗜铬细胞瘤,它是一种继发性高血压,以阵发性高血压(血压骤升骤降)为临床特点,若测量血压时间恰为其缓解期,故很难发现高血压症状。而24小时动态血压能测量人体昼夜不同时间内的瞬间血压,所得数据远较偶测血压值多得多,亦远远避免了偶测血压的缺点。
(3)有助于判断高血压病情程度
目前认为,评估血压升高的程度要比单纯诊断高血压更为重要,动态血压水平较高者,病情更重。换言之,同样是诊断高血压病的患者,一个人24小时内有1次超过140/90mmHg,达到160/100mmHg,而另一个人虽然血压最高只达到150/95mmHg,却有10次超过140/90mmHg,显然后者的病情更重。这在动态血压监测中称为“血压负荷值”,以百分数表示,即每天血压超过标准值的次数占所有测量次数的百分比。
(4)有助于判断预后
一般认为血压升高造成的心血管损害,是循环系统长期承受压力过高的结果,而偶测的血压并不能反映个体的平均血压水平。24小时动态血压测量的血压值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明显优于偶测血压,可用于预测心血管病发作。此外,凌晨血压突然升高者,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
(5)有助于指导药物治疗
动态血压监测无“白大衣高血压”和安慰剂反应,可正确地评价治疗过程中休息与活动状态下及昼夜节律以及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可以根据血压高峰与低谷时间,选择作用长短不一的降压药物,调整剂量和服药时间、调整给药次数和间隔时间,以更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动态血压监测需要注意哪些指标呢?
(1)动态血压均值
也就是24小时血压的平均值,24小时平均血压<130/80mmHg,日间血压均值应<135/85mmHg,夜间血压均值应<120/70mmHg,血压均值直接影响高血压患者的预后。
(2)血压负荷
血压负荷是指血压超过正常值的次数占总测量次数的百分比。血压负荷更能预测靶器官损害,血压负荷>40%,是高血压并发靶器官损害的指标,应积极治疗;
(3)24小时血压波动程度
血压波动程度越大,靶器官损害越严重;
(4)昼夜血压节律
正常人24小时动态血压曲线形态呈双峰一谷,上午6-10时及下午4-8时是两个峰,夜间最低,是谷。如果血压节律异常,则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发生率高而且严重。
哪些病人适合做动态血压监测呢?
(1)有头昏、头痛等可能由高血压引起的症状需鉴别诊断者;
(2)偶测血压升高,疑有高血压者,需明确诊断者;
(3)未经治疗、或治疗中、或治疗效果不好的高血压病人,观察疗效,指导治疗;
(4)血压不稳定者;
(5)顽固性高血压及初发性高血压患者;
(6)低危险因素的“诊室高血压”白大衣效应患者。
总之,应用动态血压监测还可指导降压药物的选择及剂量的调整,评价降压疗效,并可鉴别“白大衣性高血压”,因此因此,如果条件允许,所有高血压患者,均需要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这是诊断高血压和判断血压是否得到有效控制的可靠标准。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降低心脑血压管事件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