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强调降压要达标,比如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最新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提出,收缩压管理目标是<120mmHg。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我国最新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的血压控制目标是<140/90mmHg。但仅仅控制血压值还远远不够,血压变异对血压的控制和肾功能的影响深远。
1.血压变异有哪些呢?
血压变异包括短时变异、昼夜节律变异、晨峰现象。
短时变异是指在动态血压监测,患者的血压在24小时的读数当中,出现了明显增高或者下降的波动,短时变异不仅增加了血压管理的难度,还可能导致患者因血压在短时间内升高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在老年或者自身血管调节功能减退的人群中应尤其注意。
正常血压昼夜节律变异是夜间的血压比白天的血压低10%-20%,称为杓型血压。有的患者夜间血压不降反升称为反杓型血压。
晨峰现象 表现为夜间熟睡时血压的低谷,与清晨觉醒以后血压上升到峰值之间的差距。如果晨峰幅度很大,或者上升速度过快,那么也可能产生一系列的临床问题。
2.血压变异会造成哪些危害呢?
1)研究的大样本数据,血压短时变异的增大可能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包括脑卒中、心脏事件、心血管死亡。血压短时变异程度的增大可能造成慢性肾脏病预后指标增加的风险。
2)研究表明反杓型血压的人发生脑卒中事件的概率,可能比其他正常杓型血压的人,增加约3倍。夜间高血压节律异常特征的患者,发生蛋白尿、终末期肾脏病、血液置换等事件的可能性会增加,终末期肾脏事件的风险发生率相对更高,因此从疾病管理的角度,需要关注那些白天血压都正常,到了晚上血压却升高的隐匿性高血压患者。
3)晨峰每增加10mmHg,临床脑卒中事件的风险有可能增加20%以上;如果晨峰非常显著,增加到40-60mmHg,同时带来成倍卒中风险的增加。
因此从管理高血压——平稳降压、持续达标这个角度来讲,关注血压变异是毋庸置疑的。各项研究分析得出血压稳定性更好、变异系数更低的,心肾事件发生风险更低。需要重点关注有夜间高血压、显著晨峰现象、以及血压短时变化很大的这类患者。在降压的治疗过程中,保持24小时内血压的平稳将会为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预后。
供稿人:刘曼君(心肺康复科)